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青菜567 于 2024-2-4 14:38 编辑
" C/ ^+ O- _- p% E& w9 Q' ^7 z8 M, u6 b
第三节 结果
4 e( W2 O$ q, P1. 病例来源及分布情况 研究病例来源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本研究的 EGFRIs 相关皮疹患者 58例,截止试验完成时,4例变异退出,共有54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其中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试验完成度93.10%。完成试验的患者中男性27例(50.00%),女性27例(50.00%),临床病例纳入流程如图1所示。 % z% l1 P- L( s
7 A! O9 @. @$ v( L/ d
9 u8 f6 G7 [8 Z" ?& {- [2. 基线一般资料比较 入组患者的总体平均年龄为55岁(32岁-83岁),纳入试验的全部患者在应用EGFRIs 后发生皮疹的中位时间为8天,试验组患者在应用 EGFRIs后出现皮疹的中位时间为10天,对照组患者在应用 EGFRIs 后出现皮疹的中位时间为7天。 * e3 O- V, o c! x9 F9 Y
在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时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EGFRIs 药物、皮疹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 t% Q0 F) q% C' ` C8 Y0 l入组患者基线资料如表1,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比较情况见图2。
. I6 f7 m/ z8 w2 \0 U表 1 入组患者基线一般资料$ _: @$ p7 W/ N7 o1 D
% k) w$ U# Z, m
" _ Q/ S0 q: m i5 [
4 r0 T. K( H$ t, j" V8 z
图2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情况' \& @$ T0 ]: P. i6 ~+ J) {
: T6 `6 ^, B4 ^3. 主要疗效指标比较——EGFRIs 相关中重度皮疹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K, p5 k Z# _5 z- b试验组患者的皮疹分级在经入组治疗7天后较基线时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治疗 7天后与基线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至14天时试验组患者的皮疹分 级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08)。经入组治疗7天和14天后,对照组患者的皮疹分级与基线时的分级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P>0.05)。
1 l+ z0 l. R8 j& F试验组患者在治疗7天和14天时的皮疹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1.85%和81.48%,而对 照组患者在治疗7天和14天时的皮疹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74%和55.56%。试验组治疗EGFRIs 相关中重度皮疹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14天时两组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0)。
: @4 V2 p9 L4 N y0 z' v治疗前后试验组皮疹分级情况见表2,对照组皮疹分级情况见表3,试验组与对照组皮疹分级比较情况见表4,治疗有效率比较情况见表5。
! P' L/ _/ F& [% Z表2 试验组治疗前后皮疹分级变化情况 (n=27)
: ]. Q' n6 {( I- e8 J
( x8 F* Y7 P& n$ b 注:**P<0.01 vs治疗0天
! v- @- v/ P: k, f3 X$ B * K3 r" {4 a( G: E: V5 N
经 Wilcoxon 秩和检验,试验组治疗7 天后的皮疹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4天后的皮疹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
& i0 ?2 ^+ |: u. m; E( V表3 对照组治疗前后皮疹分级变化情况 (n=27)
3 H* y5 I; p1 v
- J+ d, d& w3 t6 W# ~8 ^, e. F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7天和治疗14天后的皮疹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E8 u3 E! t1 \% l. d" X表4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疹分级比较 (n=27)
/ @' g4 }* l- @' I- P) V
+ I& s1 I( B3 q, T# v8 P! i4 S) Q
经Wilcoxon秩和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7天和治疗14天时,皮疹分级分布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疹分级分布情况见图3。; p* c1 I: L; n, B5 ^3 R+ @
! d0 T& Z: [/ N; ]6 {3 Q! X
) z+ R# N) g. x9 |) r+ c 图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疹分级分布情况# n' _/ t& P( N- F% `
) s- ]: J( g- m6 m# \' t表5试验组与对照组皮疹治疗有效率比较 (n=27)" O1 ?2 {. \6 [" x. m: x
9 @5 ~& f3 I n1 p# R7 V
% e# y6 D* \" {5 _ k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治疗 EGFRIs 相关中重度皮疹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14天后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 + T* e7 J4 |. d" M) c
试验组典型病例治疗前后图片见下图4。
+ l$ d* C7 Z1 n4 z8 f$ E1 s
* N' g; G4 c6 \$ p6 O3 {
图4 试验组典型病例图片& m3 a' u' S) f4 F
6 r5 R& v' H. }
4.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 d& c( [: e u; s$ c. u& q4.1 皮疹伴随的瘙痒症状评分
- O7 \! W8 q. C% E$ l4 J治疗前试验组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有24例,对照组伴有皮肤瘙痒的有23例。对这些出现 EGFRIs 相关皮疹同时伴有瘙痒的患者进行瘙痒程度的评估。
& [2 j$ v1 f0 [* E! m/ c经入组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瘙痒症状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均较前有所减轻, 但是两组各自组内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 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 治疗皮肤瘙痒的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73.91%,治疗14 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皮 肤瘙痒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82.61%。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治疗 EGFRIs 相关 中重度皮疹伴随的瘙痒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14 天时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 B# T* }3 K/ C' L7 |
治疗前后试验组皮肤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 分 变化情况见表6,对照组瘙痒 VAS 评分变化情况见表7,治疗前后两组 VAS 评分比较情况见表8。 / f1 O L( [: E0 Y0 d# n
表6 试验组皮肤瘙痒 VAS 评分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n=27)
6 [* W6 `3 @6 S& b5 I. }
注:**P<0.01 vs治疗0天,***P<0.001 vs治疗0天
- h' w$ A) ~ t6 W经Wilcoxon 秩和检验,入组时相比,试验组在治疗7 天和14 天后的瘙痒 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2,P<0.001)。
, Z' m6 o8 H% B; h0 Y u4 l表7 对照组皮肤瘙痒 VAS 评分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n=27)
9 U- c9 v4 L1 q& E
注:**P<0.01 vs治疗0天,***P<0.001 vs治疗0天
S3 |$ M7 D" ?! V; \经 Wilcoxon 秩和检验,对照组在入组治疗7天 (P=0.005) 和 1 4 天 (P<0.001)后的瘙痒 VAS 评分与入组时相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6 p% w6 v0 v% l* _6 A表8试验组与对照组皮肤瘙痒的治疗疗效比较 (n=27)
) \* B" j- T0 T: u' h6 x 经Wilcoxon秩和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入组前、治疗7天和治疗14天后的瘙痒 VAS 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 VAS 评分分布情况见图5。) F: C$ {! Y! ?
+ q9 U6 ?7 x# S3 N, r4 m+ X( u
/ R" g N6 @( J6 X( \1 S
图5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 VAS 评分分布情况
5 j* {5 K) o" A表9试验组 (n=24) 与对照组 (n=23) 皮肤瘙痒治疗效果比较
. T# U" }4 ~/ y7 U( e
1 {) y! o% D( L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治疗 EGFRIs 相关中重度皮疹患者伴发的瘙痒症状的疗效在 治疗7天后和治疗14 天后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4 天后两组瘙痒治疗疗效之间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4 H: l* z) y9 U+ |1 [
4.2 EGFRIs 其他皮肤不良反应分级
0 q1 }0 t) b+ W/ E( Z! H% Y& }4.2.1 EGFRIs 相关皮肤干燥分级改善情况 0 V( ?9 d- Q5 T/ K6 N' g2 [
统计治疗前伴有皮肤干燥的患者,试验组有26 例,对照组有27 例。对这些出现 EGFRIs 相关皮疹同时伴有皮肤干燥的患者进行分级及治疗的疗效评价。经治后,试验 组患者皮肤干燥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皮肤干燥情况也较前有所改善,组内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7 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皮肤干燥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60.87%,治疗14 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皮肤干燥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70.37%。经统计学检 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对 EGFRIs 相关中重度皮疹患者伴发的皮肤干燥的治疗疗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H" h5 M1 ~& B/ e
表10 试验组治疗前后皮肤干燥分级变化情况 (n=27)/ {5 v& o( u- x/ Z0 z
. e0 }! a7 i$ W* ?5 D0 @5 n
- ]# \; A. m/ Q8 T O' H) j: Z y
8 j8 d. w# |- ]
6 ^5 v% p/ w- A注:**P<0.01 vs治疗0天,***P<0.001 vs治疗0天 , w4 g! N' ^' e) J
( O' ^% Z) s( i/ U$ W4 I
经 Wilcoxon 秩和检验,试验组在入组治疗7 天 和 1 4 天后的皮肤干燥分级情况与入组时相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2,P<0.001)。
! z! E' L" Z& {: e" S$ U! W, h$ Z$ ~/ d& ~% X
表11 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干燥分级变化情况 (n=27) 1 J; F# N5 s8 Z) V
+ m( u1 u# J5 `& J8 U M4 U7 s
注:*P<0.05 vs治疗0天,**P<0.01 vs治疗0天 " q# S. V" D# b4 U g
3 `1 Y5 L" q& n) j: ^
经 Wilcoxon 秩和检验,对照组在入组治疗7 天 和 1 4 天后的皮肤干燥分级情况与入组时相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7,P=0.008)。
3 g! ~. N, u* W) `* z% H) V
% c) C2 ~ \: Q" T/ m6 X
& m( g5 T, F& s7 W* h$ C! N9 F表1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干燥分级变化情况 (n=27) ' P# e4 I1 C5 h
2 V3 r$ m( W" Z/ @ ! d# r8 o/ U' q/ ]& w2 e$ _
& g7 ] p* J0 u9 P3 e2 ]; W 6 S) o. J# k$ c% i# O2 [8 o) I8 y
) k. O1 _) d; b, T, i _ j' g经Wilcoxon秩和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入组前、治疗7天和治疗14天后的皮肤 干燥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干燥分级分布情况见图6。
- I8 G _. m) ^* e$ g: n
) I( P- k7 b. q0 Q* C, u4 M+ D W% ?9 t7 ]. i
4 I( b# d' B0 C" z 5 q$ n2 q+ Z6 `+ ]
9 w0 q- k9 Y. _, ^2 X
图6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干燥分级分布情况 . F( U4 ?+ }; q" e3 l
: L) b( K+ P+ k1 g8 k3 e# t表13 试验组 (n=26) 与对照组 (n=27) 皮肤干燥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 H8 r' m8 H7 o" ^5 O9 ]
5 {8 A! m/ |0 @* P7 W0 G6 g( F: |) G( C Z% |7 X. ]/ {# P6 O
( F+ H7 U7 X5 l$ b$ h5 A6 m$ @( Y
+ w; U9 r# e) e* U3 I5 `$ e
试验组治疗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患者伴发的干燥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经卡方检验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8 \. Q. Y( r _
! @+ v, _ w& Y: m% B1 w0 P4.2.2 EGFRIs 相关甲沟炎改善情况
$ a) n" a+ Y+ }' ]$ l3 o- d. S6 i- g, r* M
治疗前试验组伴有甲沟炎的患者有13 例,对照组伴有甲沟炎的有19 例。经入组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甲沟炎的情况较前均有所缓解,试验组甲沟炎分级在治疗 7 天后与治疗前相比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 且疗效维持到14 天。对照组甲沟炎分级在治疗14 天后与治疗前相比,二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34)。
+ _. l4 W* E; a* E# ` w9 W5 U3 ?. I. a6 m8 G5 |
治疗7天和14天后试验组治疗甲沟炎的有效率均为76.92%,治疗7天和14天后 对照组治疗甲沟炎的有效率均为68.42%。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对 EGFRIs 相关中重度皮疹患者伴有的甲沟炎的治疗疗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 }2 T" o( A" u
* S! C T: T, ~' y1 O# o, ?5 l) h2 B
6 E, }9 h9 J8 q6 X7 o; S
; B( T: g4 [5 N 表14 试验组治疗前后甲沟炎分级变化情况 (n=27)* d4 M" i. S" ~% a* k
+ ?5 S* F" k9 E/ T3 c/ K " Q) x6 z' F0 }. F; e, ?0 b
经 Wilcoxon 秩和检验,试验组在入组治疗7天和14天后的甲沟炎分级情况与入组时相比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7,P=0.007)。
! J% d( f. N) ~2 R表15 对照组治疗前后甲沟炎分级变化情况 (n=27)
2 F8 m5 k, a5 v9 z/ d, c' l
; F4 Q: A4 P3 D- @/ P经 Wilcoxon秩和检验,对照组在入组治疗7 天后与治疗前比较,甲沟炎分级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14 天后与治疗前比较,甲沟炎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4)。
8 I: ^$ r% O) G- w表16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甲沟炎分级变化情况 (n=27)
[$ J" t1 N, ?/ P" V' g
/ T: f& n% D7 v* D+ f( q2 z经 Wilcoxon 秩和检验,在入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甲沟炎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0.05), 在 治 疗 7 天 (P=0.024) 和 治 疗 1 4 天 (P=0.029)后两组的甲沟炎分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甲沟炎分级分布情况见图7。
: a3 l2 m, }; ~2 X+ U- J 6 f+ V# s# M5 f! k6 N* \
表17 试验组 (n=13) 与对照组 (n=19) 甲沟炎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 E" ~$ J) l6 N A5 K0 s1 f5 f( m
% ^) M) c; k: }, r a* ^
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治疗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患者伴发的甲沟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o# o& e6 d6 M& i, F4.3 米诺环素和甲泼尼龙用量
* x7 U/ h. U0 P2 y `+ z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米诺环素胶囊的中位时间均为7天,但试验组患者服用米 诺环素胶囊的中位总剂量为1000mg, 而对照组患者服用米诺环素胶囊的中位总剂量为1400 mg。
+ \6 ?5 U- x5 e) l/ f g9 r0 G所有入组的患者中,只有对照组的1例患者因重度皮疹伴有大面积感染,流脓、渗 血而同时口服了甲泼尼龙片和米诺环素胶囊。患者于2019-6-19开始用药,用药7天后 于2019-6-26 随访发现患者皮疹得到有效控制,但因出现胃部疼痛影响食欲而减少了甲 泼尼龙片和米诺环素胶囊的用量。3 天后于2019-6-28 复诊发现皮疹出现反复,再度加重。该患者治疗期间皮疹变化情况见下图8。 z6 s/ `3 ^3 x ^: P1 d
8 J6 ~$ a; V& A' l! v4 [5 I
# u2 f: C% B2 g
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 显改善,且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 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Q+ I" S& K( r" [ v5 w, ~1 ?
表18 试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n=27) 9 `4 \0 K! Q5 s7 j( a& s. @' D
0 \0 m+ ~3 m! U& `
1 f% Q, e+ l9 \; t. V5 v注:***P<0.001 vs治疗0天 3 `" k" [3 R/ S/ o. @ y
) r7 }9 M- @. G2 g0 |8 Q, q3 T7 N, g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患者在治疗7天和14天后与入组时比较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P<0.001), - O5 I8 i) u! n# N/ {
6 j1 N: P8 I: M* ]( b6 i6 U7 _+ N表19 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n=27) # i1 i9 J) _. F, |& @8 i) y$ }" t
- K! A: {# C3 b8 w注:***P<0.001 vs治疗0天 ! }& ~2 G. K" t! s) Y$ K
7 G& G3 C% {& l4 a
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7天和14天后与入组时比较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P<0.001),
+ g0 Z8 f( T% A: |' l
6 ?+ x8 Z6 `, b# ~
) H9 s) t$ B1 n9 |5 _$ w. b8 T表20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 U t: ]- P" i- b$ ^5 H 0 Q1 {6 W3 v: }! s) {
7 F' J* g% P2 i# O" |3 `3 A9 d J. v 4 n' V. w% h. N0 i' S6 ~
! {) U# y! {5 X! }经统计学检验,在治疗7天和14天时,试验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两组患者 FACT-EGFRI-18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见
| P+ k9 A3 X下 图 9 。
6 b9 B8 e+ n7 ^% i 图9 FACT-EGFRI-18 量表评分比较 ! {& b1 c k+ s2 o+ B3 v
$ H+ m6 s! H9 M% |( L4 g, K5.安全性分析 , Y: d1 s) V# _& H7 _& l& a2 d
8 w% z. e" l o( K5 v9 ^9 p! o- v* e
( o9 X8 A) I v, R; r本研究进行过程中共有4 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试验的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为 14.81%。其中,1例试验组患者于入组用药8天后出现食欲减退的表现,试验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3.70%;对照组3例患者在口服药物后出现胃痛的表现,对照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11.11%。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停用米诺环素胶囊或甲泼尼龙片后均可缓解至消 失。试验过程中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异常的情况,未发 生重度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未发生与“止痒平肤液”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良好。
& h& e# O( l- U8 d5 j
[% r) `% ]) j V张静怡. “止痒平肤液”治疗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的RCT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5 [, j, L2 \4 f5 T9 n
( p* y8 ^4 G& x6 Y, m# H" w
3 h) k) b2 y. X2 w) W9 t4 a
. M0 f' C2 ~, `. [
" I! K( x. W6 f, k# n) c4 l: D 3 r1 p! f1 S- t1 V
|